一站式专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资讯 > 科技热点 >正文
新型电极材料“助力”锂电池“快充”
来源:中国科学报 桂运安 胡冬寅 浏览次数: 发表日期:2020-10-12
充电9分钟可恢复约80%的电量、2000次循环后仍可保持90%的容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季恒星研究组与合作者全新设计的新型锂电池电极材料——黑磷复合材料,使兼具高容量、快速充电能力且长寿命的锂电池成为可能。该成果10月9日发表在《科学》。

  随着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电动汽车愈发受到市场青睐,但漫长的充电时间令人望而却步。电极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我们希望发现一款既能在综合性能指标方面给行业以期待,又能适应工业化电池生产流程的电极材料。”季恒星表示。论文第一作者、季恒星团队成员金洪昌介绍,能量通过锂离子与电极材料的化学反应进出电池,因此电极材料对锂离子的传导能力是决定充电速度的关键;单位质量或体积的电极材料容纳锂离子的多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黑磷是白磷的同素异形体,特殊的层状结构赋予它很强的离子传导能力和高理论容量,是极具潜力满足快充要求的电极材料。然而,黑磷容易从层状结构的边缘开始发生结构破坏,实测性能远低于理论预期。季恒星团队采用“界面工程”策略,将黑磷和石墨通过磷碳共价键连接,在稳定结构的同时提升了材料内部对锂离子的传导能力。团队还用轻薄的聚合物凝胶做成防尘外衣“穿”在复合材料表面,使锂离子可以顺利进入。

  “我们采用常规的工艺路线和技术参数,将黑磷复合材料做成电极片。”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辛森介绍,如果能够实现这款材料的大规模生产,找到匹配的正极材料及其他辅助材料,并针对电芯结构、热管理和析锂防护等进行优化设计,将有望获得能量密度达每千克350瓦时且具备快充能力的锂电池。

  研究人员表示,在现有新技术的基础上,他们将在基础研究和规模制备方面继续探索,努力使研究结果更加贴近电池产业的现实需求。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ence.aav5842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20-10-12 第1版 要闻)
 
声明:权利人/著作权拥有者如发现本网转载或发布了其拥有著作权或商标权的作品时,请主动与本网联系,提供相关身份资料、权利资料、侵权行为资料以及具体诉求及要求等证明材料,有效投诉,经受理后,一经查证属实,将及时删除侵权信息,并回复用户及投诉人。联系邮箱:zbws@dhipr.com